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什么是企业文化?我想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大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文化”这个概念很广,“企业文化”应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在当代中国应该说是一个核心的部分。因为它对于我们的时代精神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涉及到各个方面。不管是校园文化还是农村文化,娱乐文化还是官场文化,传统文化还是流行文化,地区文化还是跨国文化,最后都要汇聚到我们当前这样的一个重点上面来。因为现在我们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企业文化在里面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这个话题不但涉及各行各业,涉及各种不同的人群,还涉及每一个人。学校培养的人将来到哪里去呢?到企业里去。农村现在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干什么呢?到企业里去。各级领导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企业产值的增长。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是我们当代大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
阅读全文 »

我之所以对康德哲学感兴趣、对整个西方哲学感兴趣,是因为从小生长在一个不讲道理的文化环境里,吃够了苦头。并不是说中国人不愿意讲道理,而是不会讲道理,只会讲眼前的道理,不会严格推理。因此眼前的道理也是似是而非的。
阅读全文 »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么一个主题,也是跟我长期以来研究西方哲学史的一些体会分不开的。一般讲西方哲学史的人,对西方两千多年哲学史的发展有过各种各样的概括,要么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这是我们传统的,历来都是这样说的。像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讲过,两千年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的路线和柏拉图路线的斗争。这种观点也被我们中国的哲学界在50年代到70年代间沿用,进入80年代90年代后才有所改观,觉得没有那么简单。要么就是感觉论和先验论对立,这跟前面两个有点交叉,但是基本上还是说,感觉论就是唯物主义,先验论就是唯心主义,有时候这两个观点又交织起来。再比如说观念论和实在论,观念论就是唯心主义,它本来就可以翻译成唯心主义,再就是实在论,实在论就对应于唯物主义,其实并不能完全对应。再就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中世纪讲唯名论和唯实论,一直到近代以来的哲学里面都有影响,比如说英国经验论就是唯名论的发扬光大。再就是近代以来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和唯理论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路线,有时候就并到唯物论和唯心论里面去了,其实也不能对等。总而言之,这套划分模式非常地定型,早就已经定型了,而且它可以解释很多的事实,比如说,它可以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英美的经验主义和大陆的思辨哲学。英美的经验主义一般比较倾向于唯物主义,大陆思辨哲学一般比较倾向于唯心主义。当然也不尽然,但大体上是这样。
阅读全文 »

下午好!今天非常有幸到我的故乡——长沙来谈谈我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刚才这个电视台跟我搞了一个专访,谈到我对湖南的印象,过去十年的印象和未来十年的预期。过去十年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湖南人在这十年充分显示出了湖南人的一种特点,就是“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先”这是湖南人历来的一种特性。那么未来十年,我想通过这次讲座如此热情的邀请,我感觉到湖南人开始超出以往给人的那种印象,就是湖南人喜欢搞“俗”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但是今天要讲的是比较带有思想性的内容,所以我对湖南未来十年的发展,我的预期就是希望能够在思想性和通俗性这两方面有一个很好的结合。我今天讲的,当然是谈不上很高雅、很高深的东西,但是也是带有思想性的东西,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同时跟我们的传统,跟我们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也紧密相联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我们今天的讲座题目上面表现出来的,“我们时代的生与死,爱与惧”。这四个话题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你要谈深可以谈得非常深,因为这都是可以当做哲学话题来做的,每一个字都可以写一本一本的书。哲学著作,几乎是很少有人看得懂的,但是它又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哪怕是普通老百姓,每天生活的问题、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都是这几点。
阅读全文 »

很荣幸能够跟大家来讲一讲我个人的一点儿心得体会。因为我是做哲学的,也有几十年了,所以借这个机会我想把自己对哲学的一些理解跟大家讲一讲。讲的题目叫做“哲学启蒙”,其实最初我的想法是说,想用一种比较大众化的通俗的语言把真正的哲学是什么跟大家谈一谈。原来我拟的题目是“跟大一的学生讲哲学”,但是后来考虑到在座的不一定都是大一的学生,所以把题目改了一下。但是基本精神还是一样的。就是哲学这个东西直到今天为止还是挺陌生的一个概念,什么是哲学?今天最主要的主题就是什么是哲学的问题。
阅读全文 »

这段经历说简单很简单,要说复杂也很复杂,就是在一片狂热之后,冷静下来以后觉得自己应该学点儿东西。但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想到要学点儿东西,周围的人几乎没有谁想到要学点儿东西?当时大家纷纷想到的是要谋生,学一门手艺,比如说学木匠的有,学裁缝的有,学泥瓦匠的有,学电机的也有,要学一门技术,然后在社会上能够吃得开,至少自己能够维持生活。我当时什么也没有学,我就是在农村整整干了十年的农活,完全是干农活。为什么当时就没有考虑到像别人一样去学一门技术,而是想到要看书呢?现在回想起来这里头可能还是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我为什么想到要学哲学,而且紧紧地抱住不放,我想这可能跟我小时候的某种境遇有点儿关系。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