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野地的迷惘
1992年,张炜完成了他的《九月寓言》。他在该书的后记“融人野地”中写道:“城市是一片被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九月寓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340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我拒绝这种无根无定的生活,我想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真实和落定”,“安慰自己这颗成年人的心”(第341页)。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已在张承志、贾平凹、韩少功、顾城那里多次看到过儿乎完全相同的说法(在这里,时间上的先后并不重要)。我们可以说,除个别作家外,90年代一切纯文学多少都是“寻根文学”。人们说当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元并存、流派纷呈,甚至无法归类。但我要说,当代文学的主流和实质便是寻根:寻回失落的童年,寻回远古的回忆,寻回数千年无变化的“原生态”,寻回人们既有的“本心”。这是当代作家们得以施展手脚的唯一话题,也是对他们的致命的束缚。荀有冲破这一束缚者,便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功臣。但这实在是太难了,非强怒善战之士不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