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存在论的特点总结一下。存在论的概念之间没有明显的牵扯,例如“有”和“无”之间表面上没有关系,想到“量”的概念时你不用想到“质”的概念,可以脱离它的对立面单独理解。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又有某种辩证的联系,这种辩证关系不在概念本身体现出来,而是隐藏在概念背后。所以黑格尔在存在论里就提到“理性的狡计”,所谓狡计就是表面上是不相干的,但背后理性在起作用,使它们具有辩证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一旦表现出来,就出乎意料,使人大吃一惊,就好像玩弄了一个阴谋诡计一样。所以辩证法在存在论里,是在背后起作用的:对立面的统一、相互转化、相互联系是在概念的背后活动。存在论里的范畴都是这样一种关系,黑格尔称之为“过渡”,从这边过渡到那边,从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两边本来是没有关系的。
阅读全文 »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黑格尔哲学的主体部分——逻辑学。黑格尔哲学的精髓还是在他的《逻辑学》里,这是他整个哲学的构架和方法论,你要学习黑格尔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必须要首先了解他的《逻辑学》。当然这也是一个循环过程,我读了他的其他著作以后再回过头来重读《逻辑学》,会更有体会。所以我们对《逻辑学》要讲得稍微详细一些。要懂得黑格尔的哲学就要掌握黑格尔的思路,所以首先要把他的《逻辑学》读下来。《逻辑学》有“大逻辑”和“小逻辑”两种文本。“大逻辑”是独立著作,有上下两大册,由杨一之先生译成中文;“小逻辑”是被纳入到《哲学全书》中作为第一卷的《逻辑学》,篇幅小一些,内容是“大逻辑”的压缩和修改,中文本有梁志学译自德文的版本和贺麟译自英文的版本。贺先生的好读一些,虽然是从英文本译过来的,但贺先生的哲学修养很高,文笔也非常漂亮。而个别的不准确的地方我们可以暂且不去管它。
阅读全文 »

《美学》是黑格尔自1817年开始多次讲授的美学讲演录,死后由其学生整理编辑,于1835年出版。当时在西欧特别是德国,以费希特、谢林、许莱格尔兄弟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美学和文艺思想正处于鼎盛时期,对古典主义美学进行了矫枉过正的批评。黑格尔美学则站在理性主义立场上,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综合,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美学体系。
阅读全文 »

《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1787年再版时作了很大的修改,以后出版多为两版对照本,同时注明A、B两版页码。全书除两版序言和一个总导言外,分为“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两部分,前一部分占全书大多数篇幅,分为“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先验逻辑”又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阅读全文 »

1993年4月8日,陈先生最后一次转院到地质职工医院结核病房。在此之前,他对自己的病可以好转还抱有充分的信心。1992年10月在省人民医院,陪伴他的大女儿宣真有次问他有哪儿不舒服,他说有些憋气,但马上又安慰女儿:“不必那么紧张,我会回去的,还有工作未做完,还有一本书要写。”当医生提出要行割管术抢救时,他还自信地说:“不必要,没有那么严重”,后来果然度过了险关。1993年1月同济医院的医生还对他说:“你可以活到80岁”,后来在武大医院病情又趋于平稳。他到地质医院的最初一段时间,虽然心情不太愉快,但决不认为自己的病已无法挽回了。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