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本书的再版,正在我近五十年的老朋友刘培沛因患肺癌刚刚去世时。刘培沛在本书中我的自传体长文《一个右派崽子的革命经历》中是一个重要人物,他与我初中同学,一起下乡插队,一起在农村参加文革和回城办知青小报,一起献身于小农场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同生死共患难。最近三十多年,我到武汉读书、教书,他在长沙办厂谋生,走的道不同,但心是相通的。我时常想,像他那样一个具有非凡谋略和杀伐决断的人才,搁在某一个适当的时期,是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的;但不幸的是,他的这些才能只好在文革这一场毫无意义的“浩劫”中消磨掉了。
阅读全文 »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第七节是正式进入到康德道德律原理的入口或起点,它提出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即定言命令,并对之作了详细的说明,主要是阐明了这一法则超越于一切经验之上、单凭形式来直接立法的无条件性,以及作为一个“理性的事实”的先天综合命题的原始立法的唯一性和至上性。对于康德这些高度抽象的思辨论述,本文以较为通俗的语言并联系整个康德哲学的视野,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分析和解读。
阅读全文 »

海德格尔的《筑·居·思》在中国可能是被翻译得最多、传播得最广的海氏文本之一,仅就我手头现有的而言,就有彭富春的最早译本,孙周兴的译本及校订过的新译本。但这篇中文仅一万余字的文章却并不好读,它所涉及的面相当广泛,非对海氏整体思想及其前后期变化有比较全面把握者,是很难进入它那看似平易的表述中去的。本文试图对这篇文章作一番逐字逐句的解读(句读),以便初学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到海氏的思想境界中去。本文所用的文本是Pfullingen出版社斯图加特1954年版,中文主要根据孙周兴2005年的新译本加以改动,也参考了其他中译本。为清晰见,所引本篇原文一律用下划线标出。
阅读全文 »

现代汉语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围剿:一个方面是官方的套话,它抽空了现代汉语的现实内容,只剩下政治正确的一套公式,让年轻一代从小就对现代汉语失去了感情和领悟能力;另一个方面是民间互联网的语言狂欢,它解构了现代汉语借以表达生活世界的、经过好几代语言大师苦心经营的语言形式,而使汉语走向低俗化、弱智化和粗野化。这两者都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失去了存在之家,长此以往,汉语将死。当代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肩负着纯洁和净化现代汉语的责任,自觉地抵制从左、右两方面来的侵蚀,这不但是维护本民族文化的根,而且是为未来的文化创新保存实力,不可不察。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