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现在情况应当有了极大的改观,因为一种民间的、青少年自己创造出来的网络语言和文字悄悄地侵入了现代汉语的神圣的地盘,大有与官方语言分庭抗礼之势。这种网络语言通常是随着个人电脑和网吧的普及而在“聊天室”之类的场合形成起来的,它的前身就是在市民社会、学生青年、工厂小伙之间及营业员和售票员口里的日常闲言杂语,它不需要任何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只需要伶牙俐齿和头脑机敏。
阅读全文 »

这些年来,我除了沉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把大量时间花在翻译和著书立说上以外,还写下了不少思考人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文字。我力图把自己的哲学观点贯彻于对现实和现实中的人的解读中,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实验场所就是文学,其次就是中西文化比较。其实我的文学批评基本上也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入手的,文化批判是我所选取的一个用哲学介入现实的切入点。迄今为止,我已出版的文学评论和文化比较(文化批判)的著作有六部(有三部是已发表的单篇论文的结集)。
阅读全文 »

亚⾥⼠多德的形⽽上学的解体是⼀个很⻓的过程。不是说亚⾥⼠多德⾃⼰就把它解体了,也不是说,在他以后⻢上就崩溃了,⽽是说后来的哲学家发挥它体系中的某些环节、某些要素,把它们作为建⽴⾃我意识哲学的⼀种材料或⼿段,并且⽴⾜于这样⼀个环节,⽴⾜于这样⼀个⼿段,⽽返回到前亚⾥⼠多德。哲学史的发展,往往有这样⼀种循环、回旋的状况,返回到以前,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在亚⾥⼠多德之前为他所超越、所批判的那些哲学家,在这个时候⼜复活了。哲学家们返回到前亚⾥⼠多德去重新吸收和再消化那些哲学的营养,从⽽在新的基础上建⽴起了各⾃的⾃我意识的哲学。
阅读全文 »

亚⾥⼠多德(前384—前322年)是柏拉图的学⽣,他的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个⼤家应该都知道,就是他和柏拉图关系的⼀种经典表达。我们前⾯提到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园》,这就是讲柏拉图和亚⾥⼠多德争论的场⾯:柏拉图⼿指着天,亚⾥⼠多德⼿指着地,就是要把天上的东⻄拉到地上来,指导我们的现实⽣活。所以和柏拉图相⽐,亚⾥⼠多德是现实主义者。他的思想当然还是沿着柏拉图奠定的⽅向继续往前⾛,但是⾛到⼀定阶段的时候就⾃否定了,也就开始否定柏拉图了。他的⽅向是推动柏拉图哲学纯粹化的⽅向。柏拉图的精神哲学——我们前⾯讲到——是从⾃然哲学中跳出来、摆脱出来,专门谈精神,并且使理性变成了纯粹理性,这是柏拉图指出的⼀个根本⽅向。那么亚⾥⼠多德就是沿着这样⼀个⼤⽅向往前⾛,这个纯粹化就是要从感性事物超越上来,这⼀点亚⾥⼠多德也是这样的。不能说亚⾥⼠多德是⼀个现实主义者就不超越了,他就退回到⾃然哲学中去了,⽽是说,他继续往前⾛,⾛到极点。
阅读全文 »

柏拉图⽣活在公元前427年到公元前347年,他出⽣于雅典的名门望族,受过全⾯的教育,20岁就跟从苏格拉底学习,仰慕⽼师的道德和学问,成为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之死使他极为震惊,他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雅典这个⺠主制的城邦居然会判这么⼀个道德⾼尚的⼈死刑?⽽且这么多⺠众都反对他,这从何说起?所以他深⼊地思考政治问题。他认为这是体制问题,⺠主制不好。真正要建⽴的社会应该是贤⼈、哲⼈政治,所以他提出“哲⼈王”。哲学家应该当国王,如果哲学家当国王那就好了,⼀切都按照善的原则来安排。如果平⺠百姓个个都可以到公⺠⼤会上⾯发⾔,那不成体统,肯定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他早年⽴志要推进城邦的政治改⾰,他游遍希腊和埃及,学了许多知识,各种宗教流派对他影响都很⼤。他曾经试图把⻄⻄⾥当作他的试点,三次跑到⻄⻄⾥说服他的学⽣,希望当了僭主、当了国王的狄奥尼修和他的⼉⼦接受他的政治主张,但是都失败了。最后⼀次⼈家把他当奴⾪卖了,后来他的朋友赶去才把他赎出来。于是公元前387年他建⽴了属于⾃⼰的学园,在雅典的城边,⼀个叫阿加德⽶的地⽅,所以今天把学院称为Academy,就是从他那⼉来的,是柏拉图建⽴了世界上第⼀个学园。在那⾥,他⽤知识培养⼈才,不再从政,⽽是著书⽴说,形成了⾃⼰的体系。学园⼀直存在到公元529年,延续了900多年,后来被罗⻢皇帝下令关闭了。
阅读全文 »

精神哲学分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是智者,智者的语⾔哲学;第⼆个阶段就是苏格拉底的灵魂哲学。在智者派那⾥,逻各斯对⾃然万物具有⼀种既肯定⼜否定的关系,并且由于逻各斯的这种普遍的本性,肯定和否定都表现得⾮常的绝对。逻各斯是⼀种普遍规范。你要肯定⼀个命题,这个命题既然是普遍性的,那么它就是绝对的,⽆⼀例外,所以它有⼀种绝对的⽅式。对万物的⼀切看法,我们都能够由于我们说它⽽使它成为真理,或者是由于我们不能说它⽽成了谬误,这是普罗塔哥拉和⾼尔吉亚的两条思路。由于对于万物我们可以说它,所以凡是能说的都是真理,或者由于我们不能说它,凡是我们说出来的都是谬误,这是两种相辅相成的说法。就逻各斯成为万物的本质⽽⾔,它能够使万物得到规定。但是就其本⾝是超越万物⽽⾔,它不是任何⼀物,它超越于万物之上,⼜使万物遭到了彻底的否定。所以逻各斯对于万物来说,既有规定的作⽤,⼜有否定的作⽤。规定作⽤是由于它的普遍性,万物没有⼀个能逃出它,所以它能够对它们进⾏规定;否定作⽤是由于它的超越性,它超越于⼀切万物之上,所以它不是所有的东⻄,不是万物。后来斯宾诺莎说“⼀切规定都是否定”,在这⾥其实已经有了⼀些表现。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