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验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 发表于 2023-07-01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论文 本文字数: 11k 阅读时长 ≈ 41 分钟 本文把胡塞尔现象学和黑格尔辩证法放在西方哲学史上两大反思传统(外在反思和内在反思)的源流中来考察,分析了胡塞尔“自我学”与黑格尔自我意识学说在反思类型上的差异,并通过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有意误读揭示出现象学和辩证法在直接性和间接性关系上的深刻分歧。文章权衡了当代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各自的利弊得失,并在突出二者差异的同时探讨了它们互相补充和沟通的某种可能性。 阅读全文 »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发表于 2023-07-01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论文 本文字数: 8.4k 阅读时长 ≈ 30 分钟 文章把康德的自由观划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先验的自由”在理论理性中为实践的自由预留了一个可能的自由的“理念”;“实践的自由”,分为“一般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的任意”和“纯粹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意志”,两者都具有自由本体的意义(不纯粹的或纯粹的);(3)“自由感”,分为审美鉴赏的自由感和社会历史中的“自由权”(言论自由、立法自由、财产权等),这两者都被划归“反思的判断力”的范围,并非人的自由本体,但却都是人的自由本体的“象征”或“类比”。 阅读全文 »
审美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 发表于 2023-07-01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论文 本文字数: 12k 阅读时长 ≈ 42 分钟 本文分两个层次论述审美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问题。一方面,长期以来审美判断(或鉴赏判断)与目的论的关系似乎是个不解之谜,而实际上,审美判断力是整个目的论中惟一的先天原则,目的论判断力则是从中引申出来的一个观点,两者都属于目的论,但有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的层次之分;另一方面,审美判断力作为目的论中的最深层次,又构成整个康德哲学体系的“入门”,不但是自然形而上学的入门,而且是道德形而上学的入门,因而具有高阶自律即“再自律”的特点。 阅读全文 »
康德对道德神学的论证 发表于 2023-07-01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讲演 本文字数: 7.2k 阅读时长 ≈ 26 分钟 众所周知,康德在宗教领域中所发动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就在于把宗教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只承认有“道德的神学”,而批判传统基督教的“神学的道德”。所以,对道德神学的论证就成为康德建立其“理性范围内的宗教”的一块奠基石。但康德对道德神学的论证有三个不同的模式,它们分别表现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本文拟对这三种模式做一个比较,以表明康德的道德神学论证中的层次关系。 阅读全文 »
康德历史哲学:“第四批判”和自由感——兼与何兆武先生商榷 发表于 2023-07-01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论文 本文字数: 7.9k 阅读时长 ≈ 29 分钟 二十多年前就读过何兆武先生翻译的罗素《西方哲学史》,对何先生的译笔文采有如沐春风之感。后来又读了何先生所译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同样的感受再次涌上心头。不过,我在1986年就提出的对“历史理性批判”或“第四批判”的说法的异议,在读了此书后仍未改变。近来翻阅何先生的《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其中关于康德的三篇重头文章皆讨论到“第四批判”,深感这不仅是一本书的命名问题,而且涉及到对康德哲学的整体性了解。现将意见说出来,就教于何先生和学界同人。 阅读全文 »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发表于 2023-07-01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论文 本文字数: 8.5k 阅读时长 ≈ 31 分钟 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行现代解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人学的崭新实质。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主义人学的批判,对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对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以及对人一自然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实现了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探讨的一次革命。马克思在本体论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存在的研究提升到了现象学的层次,而在方法论上又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等人阐发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学思想。我们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社会性与“先验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区别。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