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20世纪90年代寻根文学在其向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深层探索中,越来越突出了一种恋母情结。我们前面已经看到,从张贤亮开始,张承志、贾平凹、顾城、张炜,总之,凡是标榜某种“纯情”的作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了这种恋母情结而不能自拔;就连王朔的“痞”和韩少功的学问,尽管主观上竭力想和对母亲(自然、群体、文化)的依恋拉开距离,但那背后仍隐约现出一股不可抗拒的无形的力量,要把他们拉回到母性的温存和幼儿的纯真。1996年初,我在一次学术座谈中有一段发言,用“文化恋母情结”这个概念概括了我们时代的回归传统、回归自然的倾向。
阅读全文 »

今年是康德逝世200周年,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位伟大的德国哲学家。恰逢此刻,邓晓芒和杨祖陶老师合作伏案七年,从德文原版直接翻译(邓晓芒译,杨祖陶校)的康德的主要著作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本书共计100万字终于由人民出版社出齐了。本文是邓晓芒教授翻译、研究康德著作的体会。
阅读全文 »

西方人为什么要把“是”与“在”等同或“混淆”起来?这决不仅仅是出于语言上的偶然的不严密,而是由于西方人力图要真正地“在”。因为在他们看来,不“是”者即不“在”,无名者即不在,不能在逻辑上自己保持一贯者即不在,因为这种人没有独立人格。
阅读全文 »

学术腐败现今已成为学术界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请问何为学术腐败?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张保生:说到学术腐败,我们可以列举出剽窃、拼凑、制造“学术泡沫”等多种不诚实的学术行为;还有各种评选活动中的请“托”活动,如给评委送礼、请领导说情、评委之间互相照顾关系等等。但这些都是现象。要从本质上说,它是指一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学术腐败污染圣洁的学术殿堂,腐蚀学术队伍的肌体,阻碍学术大师的产生,遏制一个民族学术水平的提高,是学术事业发展的大敌。
阅读全文 »

对于中西建筑,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作比较。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