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第三版序言 发表于 2023-09-23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序跋 本文字数: 1k 阅读时长 ≈ 4 分钟 本书初版由重庆⼤学出版社出版于2008年,2014年⼜出了⼀个修订版,其实并没有对内容作什么修订,只是排版上作了些改进,最后加了⼀篇对批评⽂章的回应。现在这个版本应该算第三版了,由三联书店惠允出版。这次我从头⾄尾进⾏了⼀番逐字逐句的认真校订,改正了不少错误和⽋妥的地⽅,补⾜了第⼗三讲后⾯未完成的部分,使这个版本的质量有了较⼤的改观。 阅读全文 »
“柯尔施问题”的现象学解——兼与徐长福先生商讨 发表于 2023-09-23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论文 本文字数: 10k 阅读时长 ≈ 38 分钟 最近读了徐长福先生发表于《哲学研究》今年第6期的《求解“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徐文),总的感觉是,徐文在探讨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和科学立场的关系上用了不少功夫,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仍有一些不清晰之处,因而其结论也不是十分可靠。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文的回应引出笔者的思路:用胡塞尔现象学所提供的启示来解决柯尔施的问题。 阅读全文 »
“海德格尔学案”对中国学人的启示 发表于 2023-09-23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论文 本文字数: 6.9k 阅读时长 ≈ 25 分钟 海德格尔在纳粹时期的“附逆”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也可以看作一个哲学问题,也就是说,不仅是一个人应当有什么样的信念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人一般地说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信念的问题。人是应当有信念的,这也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但这并不能担保说人的一切信念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恰好相反,人的不论多么真诚的信念,在很多情况下都会犯错误。如果人的信念错误了,又不知悔过(这是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有可能连动物都不如。真正的悔过不是对某一件具体的事的忏悔,也不是从此就丧失对任何信念的追求,而是对自己的一般人性中的信念本身建立起一套怀疑机制,即一套检测和监督机制,使自己在凭信念而行动时不要太肆无忌惮,而是时刻处于严酷的自我拷问中。 阅读全文 »
欣文:“成人”的哲学——邓晓芒教授访谈 发表于 2023-09-23 更新于 2025-02-05 分类于 访谈 本文字数: 12k 阅读时长 ≈ 42 分钟 《学术月刊》对邓老师的访谈。 阅读全文 »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共3版 发表于 2023-09-23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著作 本文字数: 1k 阅读时长 ≈ 4 分钟 “哲学史方法论”是武汉大学哲学系三十年来的传统课程,由武汉大学哲学系的老前辈萧萐父、陈修斋、杨祖陶等人创立。该课程的学术信念是,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把哲学史和哲学看作是一致的(即历史和逻辑一致),在哲学史中寻求哲学规律,在哲学中奠定哲学史的根基。本书是在邓晓芒先生主讲本课程的录音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原来的课程是十六讲,但由于篇幅、录音设备及其他的原因,此处有两讲内容未能收入,故成“十四讲”。在本课程中,邓晓芒先生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说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苏格拉底以追问的方式进行学理式的辩论,而孔子以圣人的姿态用情感的方式进行辩论,并且这两种方式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的观点。作者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十大文化错位的阐述,其中贯穿了中西比较的方法。 阅读全文 »
灵魂之旅-新版序 发表于 2023-09-22 更新于 2024-12-08 分类于 序跋 本文字数: 710 阅读时长 ≈ 3 分钟 这里的三本小书,曾经以《文学与文化三论》的书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2005年),但那其实已是第二版了。《灵之舞》是1995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的初版;《人之镜》是199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灵魂之旅》是199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这三本书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分开来出了一次,算是第三版。而现在这个版本应该属于第四版。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