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游”生涯
我出生于一个小说家周立波所谓的“暴风骤雨”的年代。我的母亲正是在东北热河(今内蒙古境内)参加土改工作队时,在一个叫做“牤牛营子”的小村子里生下了我。八个月大时,我母亲就背着我“南下”了。听母亲说,南下到天津时,我和她都同时生了一场大病,一起住院,差点把命送掉。后来到长沙,父母都在《新湖南报》工作,我也在长沙长大。记忆中,我从小就不能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先是上托儿所,然后是幼儿园,再是上小学;小学四年级又转学,因为父亲(和母亲)被打成“右派”,被贬到湖南师范学院打杂,我们全家随父亲搬迁到岳麓山。记得当时初到岳麓山,我的心情没有一点沮丧,而是满怀新奇和兴奋。我以前只在一年级时随大人星期天过湘江到过一趟岳麓山,采了一大把花回来,那是难得的旅游日。而现在我就住在这里,每天都要经过山上的小路去上学,下课就可以和同学们在山上疯跑,感觉简直像上了天堂。师院附小的所在地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麓书院”,那时候墙垣颓坏,两个石狮子东倒西歪,地上横陈着本来应在书院门楣上的两块石匾,一块刻着“道冠古今”,一块刻的是“德配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