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笔者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实体主义与非实体主义》一文(载《场与有》第二辑,1995年)中,曾着眼于实体与非实体的关系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追溯了西方实体学说的形成和含义,但仍觉意犹未尽。本文试图立足于“类型学”(typology)的角度,对西方传统本体论的提问方式和形态演化作一更具体的考察,兼与中国传统本体论进行某些横向比较。
阅读全文 »

自我意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可以说,自我意识即使不是人的现实本质(如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所强调的),也是人的现实本质的直接反映,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标志。一个缺乏自我意识的人是一个愚昧的、浑浑噩噩的人,一个缺乏自我意识的民族是一个粗野、没有教养的民族,而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深化,则是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当然,自我意识产生的根源深深地埋藏于人类物质生产劳动的内部,然而,对思想史上,尤其是哲学史上自我意识观念的发生和演变作一番考察,却并不是没有必要的。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使我们主要涉及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思想成果,而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来总结和消化这些成果,使之转化为辩证唯物主义机体的积极因素,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阅读全文 »

一直以来,我只知道邓晓芒儿教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而不知其由来,简单的采访过后,似乎有点眉目。邓晓芒教授首先是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于是他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以及基础进行自我批判,这种批判来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同时他相信只有批判才能够取得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邓晓芒教授应该是一位自我批判者。
阅读全文 »

这是临时准备的一个这样的东西,今天上午随便写了一下,准备了个稿子。但是这个问题我当然还是思考了很久,在80年代我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哲学史方法论新探》,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黑格尔的关于“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论,再加上现代西方解释学的一些说法。那么我今天讲的其实基本上还是那个东西,因为哲学史方法论不可能老变来变去嘛。
阅读全文 »

今天这个话题,我是基本上没有准备过,前几天廷国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谈一下女性的问题,我当时就说我对于这方面并没有研究。他马上就说,您以前写过这方面的文章的。我才想起来,大约十几年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女性的文章,叫做《女扮男装与女权意识》,那个时候考虑的问题是相对比较窄的,就是从中国的戏剧为什么总是男人扮女人,或者女人扮演男人入手,去探讨十几年前开始兴起的女性主义的思潮。我原来只是泛泛考虑一下,今天来的时候,听说正式的题目是“社会公正视角下的社会性别问题”,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了,恰好我想的也是这个问题,主要是一个法权的、权利方面的问题。我本来对女性主义的思考,一个是女性主义,另一个是关于中西两性关系之间的比较。首先我想先谈关于女权主义的问题。
阅读全文 »

教育问题在中国讨论已经很多年了,很多人都在谈论中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何在。我今天想讲的题目,就是想探讨一下当代中国教育的病根。什么叫病根?我特别采用了这样一个词。病根跟一般讲的病灶是不同的。医学上讲,人哪个地方生了病,那么我们就治疗。但是它的根在哪个地方,你不能治标不治本。所以它跟病灶不一样,跟一般的病象、病症更不一样。它不是那种表面的。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呢,主要的探讨中国教育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上所植根的那个生长点。这个病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我们要追根溯源,不是说看到哪个地方不行了、不顺了,我们就把那个地方改一下。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