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这里的三本小书,曾经以《文学与文化三论》的书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2005年),但那其实已是第二版了。《灵之舞》是1995年由东方出版社迚的初版;《人之镜》是199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灵魂之旅》是199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这三本书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分开来出了一次,算是第三版。而现在这个版本应该属于第四版。
阅读全文 »

《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思路清晰,比一般哲学史著作更易把握其内在线索,能获得更清晰的哲学历史发展的概念。一条显明的逻辑思路贯穿在各种哲学观点和流派中,使读者能够经受最初步的严格哲学思维的训练。启发性强,着意突出那些在哲学上能够引发思维灵性、智慧机锋的命题和观点,描述其中的起承转合。
阅读全文 »

鲍桑葵的《美学史》是西方人第一部全面系统考察自己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它给我们提供了在很大程度上言之凿凿的西方美学“信史”。鲍氏精通英、德、意、拉丁和希腊文,可以直接从原文进行引证。他多少带有几分自负地承认,他只在论及大希腊和中世纪美学时“没有能遵循治学者的金科玉律——绝对不引证自己没有从头到尾读过的一本书”(《美学史》中译本,第3页),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即侠在大学间家之中也是少见的。
阅读全文 »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一封信中曾说到自己的内心矛盾:“或者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长起伏罢”,“所以我忽而爱人,忽而憎人;做事的时候,有时确为别人,有时却为自己玩玩,有时则竟因为希望生命从速消磨,所以故意拚命的做。”本文打算追溯一下鲁迅的这一矛盾在他的早期作品、特别是《文化偏至论》(1908年)中所埋藏的根苗,以揭示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存在着的某种误读。
阅读全文 »

本书收入了我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有关启蒙话题的一系列文章,其主旨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如何在目前形势下酝酿新的一轮启蒙思潮,内容涉及对20世纪启蒙的理论反思,以及教育和女性、传统与现实、追思与回忆、书与人,最后是本年度我为《南风窗》杂志所开专栏的全部专栏文章,每篇一千多字,讲一个当下发生的现实问题。文章都是发表过的,蒙本丛书的主编李银河女士不弃,由我集结为一册,忝列其中,并非觉得这是些什么了不起的高论,而是想在今天国人普遍退缩沉默的社会风气里,努力喊出自己一点嘶哑的声音来,以免将来愧对这一段历史。
阅读全文 »

又闻哈尔滨父子三人因抗强拆而自焚。近年来这种事发生得越来越多,人们的感觉似乎都已经麻木了,但通常人们对这类事情所表达的都限于道德义愤,而对事件的法律性质作更深追究的人并不多。当然,道德与法律有不可分割的关联,通常违法的行为也都是不道德的行为;然而,如果我们的眼光对这类行为始终只停留于道德义愤上,有些事情可能就说不太清楚。例如,在这起自焚事件中,官方强调自己的行为完全合乎程序,是被拆迁者要价太高,已经答应给105万了,还不满足,狮子大开口,要求赔1000万,还以汽油瓶、斧头和钢叉袭击执行人员。这一来就有了两种意见,一种是从道德的角度谴责政府违法强拆,一种也是从道德的角度谴责刁民难治。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道德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一方说政府利欲熏心,一方却说刁民趁机敲诈,如果不是以命相拼了,说不定还要告他们敲诈勒索罪。其实,按照三位自焚者所受到的损失来看,要1000万并不为过,经营了十几年,每人也只分得几百万,算什么?但对于年收入远小于此数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也许觉得这三个人太贪了,“要钱不要命”,因而减少对他们的同情。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