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自从耶稣基督诞生在马槽中以来,第二个一千年即将过去了。当二十世纪天空最后一道晚霞就要消失之际,整个世界似乎都蔓延着一种“世纪末”的恐慌,好像那支撑了人类世世代代生活意志的坚强信念,类似于“太阳每天照样升起”的信念,在这个垂危的时代突然间垮掉了。理想坍塌了,禁忌废除了,信仰被嘲弄,教条被搁置,上帝已死,神变成了凡人。
阅读全文 »

正是这几个拙劣的细节,使我猛醒过来,怀疑起整个电影的真实性来。当时我就对母亲说,莫太激动了,说不定整个情节都是捏造的。后来打开电脑一查,果不其然,历史上的叶问从未在香港和洋人比过武,也从来没有过一位洪拳掌门被洋人拳手在比赛中打死的记载。这时,我只觉得背上一股寒气袭来,发现在中国,并不只是中小学课堂上在向孩子们灌输“狼奶”,而且是在日常娱乐活动中,随时随地都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当然,目的也许只是为了赚钱)在用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着无意识的仇恨教育。就连对西方文化了解较多者如我,都还免不了遭受到潜移默化的毒素的影响,生活在中国这种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中的广大普通民众,如果缺乏反思精神,要想跳出自己的局限性而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则更是比登天还难。由此我想到,谎言在某些场合下,在某些文化氛围中,往往比真相更有力量。
阅读全文 »

当前中国学术界对于理论的兴趣很微弱,人们纷纷转向似乎最不需要理论、只要“浩然之气”的“国学”,热衷于发感概、谈体会和写一些“可读性”很强的漂亮文字。我认为,中国传统学术在今天决不能成为一个摆脱理论重压或逃避理论贫乏现状的避难所。相反,它正需要具有高层次理论素养的人去挖掘、去重建。将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吸收进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中,以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指导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我认为是下一个世纪最有前途的理论构想之一。冲破当前沉闷的学术气氛,最迫切需要的是锻造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对我来说就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并吸收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的合理因素,建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学方法,以建构一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现象学。
阅读全文 »

当前的学校教育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体现。这就需要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做出深层次的反思。为此,我们特约请几住哲学学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发表见解。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哲学学者和其他学科的专家来关心并思考教育问题,共同推进教育改革。
阅读全文 »

道德谴责是不够的,要有理性的分析,才能知道我们的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化根基中缺乏自由、人权。中国文化处于阵痛中。今日中国需要造就一种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这些东西不是来自知识分子的脑子,而是来自我们时代的现实需要。中国社会已经发出了这种呼吁,如果知识分子不去响应,就是辜负历史的责任。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取决于知识分子、精英阶层、思想者能否顺应历史潮流,造成一种全国上下的思潮,一种改变我们民族的惯性的思维模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