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我们今天继续讲康德的认识论,现在讲到他认识论的第三个大部分了。前面我们讲到康德认识论,一个是先验感性论,一个是先验逻辑里面的分析论。那么今天要讲先验逻辑里面的先验辩证论。前面讲到,康德先验逻辑,它包含有两大部分,一个是分析论,一个是辩证论。分析论是关于真理的逻辑,辩证论是关于幻相的逻辑。幻相,也就是假象,也就是说,先验逻辑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方面是考察我们真理性的知识是从哪里得来的,何以可能,这是正面的关于真理的一种逻辑;另一方面呢,我们如何避免犯错误,我们如何避免假象,假象是如何产生的。当然这个幻相不是一般的幻相了,一般的幻相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间经常有,比如说一根筷子插在水里,我们看到它觉得它是折断的;或者是月亮在初升的时候看起来比它升到天上的时候要更大;海平面看起来好像比我站的地方更高。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幻相。但是,在逻辑意义上面的幻相呢,它是一种先验的幻相。
阅读全文 »

我们今天开始讲第四讲,康德认识论里面的因果性问题。前面我们讲到了康德的认识论,他的感性论和知性范畴、知性论,也就是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里面的先验分析论的部分。先验分析论,我在前面讲到,它的作用主要是阐明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人为自然界立法,这是像哥白尼式的一种认识论里面的颠倒,一种革命。也就是说,以往的人总认为,所谓的认识的真理,就是在于主观符合于客观。但是康德在先验分析论里面指出来,实际上,我们认识的真理性在于客观符合于主观。为什么客观能够符合于主观?就是因为客观的规律是由主观所建立起来的,是由我们的主体,按照我们的先验自我意识提出的十二个范畴,设立了一套法规,用这一套法规去捕捉我们的经验中出现的那些感性的知觉、印象,那些材料,那些感觉,然后呢,把它们构成一个对象,这样我们才有了客观。
阅读全文 »

我们从今天开始讲第三讲。前面我们已经把康德的认识论的时空观,也就是感性论介绍了一下,康德的感性论Asthetik这个词呢,一般译成“美学”。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就是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感性学”,但是从鲍姆加通创立德国美学以来,他就把这个词用在关于美和艺术的理论、原理这些方面,Asthetik就被后人用在“关于美的科学”的意义上面,后来日本人把它翻译成“美学”,我们中国人也跟着把它翻译成美学。但是“美学”这个词的原义就是感性论。那么康德在这里把它的原义恢复了,这个词在希腊文里面就是“关于感性的学说”。康德把它的原义恢复以后呢,用在他的感性认识的理论这方面,不再是“美学”的意思了。这个要提醒大家。有的人不太熟悉的,在翻译外文资料的时候,碰到康德的Asthetik,就把它翻译成康德的“美学”,其实是翻错了的。康德的Asthetik应该翻译成康德的“感性论”。康德的美学有另外的一些说法,当然偶尔他也用这个词来谈美学,那是根据约定俗成。但是一般地来说呢,他的Asthetik就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感性论”。
阅读全文 »

我们今天讲的是第二讲,第二讲进入到康德的认识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他的认识论的代表作。那么《纯粹理性批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常庞大的体系。我们这里只能够简单地、粗略地介绍一下它的线索。我在上次已经谈到了康德哲学的总问题,基本问题就是四个问题,总的来说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我们一切知识,如果一方面必须是要能够提供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另一方面必须有普遍必然性,那就必须有先天综合判断。如果没有先天综合判断的话,那么要呢,就是你有知识,但是没有普遍性,那种知识呢,也不能叫作真正的知识。一种没有普遍性的知识,那只是一些偶然的、或然的东西。那种知识是没有用的。或者呢,你有普遍必然性,但是呢,它是从已有的知识里面分析出来的,那也不能够叫作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必须能够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你没有提供新的信息,人家已经知道的,你再把它说清楚一点,当然不是说没有用处,但是那不能叫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必须是先天综合判断。
阅读全文 »

今天开始讲“德国古典哲学”这门课。这门课是第一次开,在此之前,我讲过康德的认识论,讲过黑格尔辩证法,讲“西方哲学史”的时候也涉及德国古典哲学,而且还是重点,但是没有系统地开过德国古典哲学的课。我们这门课的教材,用的是杨祖陶先生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的,1993年初版,2003年又再版了。这本书是我帮杨老师整理的,当然我也不会完全照着书上的讲,照本宣科最没意思了。但基本的线索是那样的。杨老师是我国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家,也是我的老师,长期以来做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翻译。他是贺麟先生的得意弟子。他们的这样一个传承,就是要把哲学做得像个哲学,要有思想、有理解,还要有激情,当然不是外露的那种,而是一种理论热情,一种对智慧的追求。写哲学书,哪怕是哲学教科书,不能像工匠一样,把各种材料搜集拢来就完事,而要有深层次的思考。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