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那么我们再看他的精神哲学。精神哲学是从自然哲学里面发展出来的,体现了自然哲学中潜在的本质。精神哲学里头有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环节。我们先看看它的主观精神,主要就是他的精神现象学。主观精神共有三个环节,一个是人类学,一个是精神现象学,一个是心理学。人类学当然是从自然哲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有机论里面引出来的。有机界、植物界、动物界,发展到人。人当然是万物之灵长,人是有机界的顶点,最高点,同时呢,是精神哲学的起点。发展到人,整个有机界就达到了顶点,就结束了。那么,精神哲学就开始了。所以最初是人类学。而人类学里面呢,又发展出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第二个阶段,而且是最重要的阶段。从精神现象学过渡到心理学呢,又是另外一个阶段。心理学呢,其实不如精神现象学那么重要。所以我们在主观精神里面,我们主要考察精神现象学。我们把人类学和心理学都把它忽略,当然真正地严格说起来,是不能忽略的,你要读懂黑格尔的书的话,那是不能忽略的。但是,从它的重要性来说呢,我们可以把它忽略。从现代哲学的眼光来看,精神现象学有它突出的地位,在黑格尔哲学的体系里面,它是最突出的。比如说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本人当然没有涉及黑格尔和精神现象学,但是胡塞尔的学派和他的弟子们纷纷都到精神现象学里面去寻求某些灵感。胡塞尔的现象学就是把心理学和人类学悬置起来,胡塞尔反对的就是心理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黑格尔的人类学在胡塞尔看来,这个东西完全不算哲学了,心理学胡塞尔也认为不算哲学,真正能够算哲学的就是现象学。所以从这个眼光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出,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的体系里面呢,特别对于现代哲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把它单独提出来,加以考察。
阅读全文 »

首先我们看它们的关系。概念论有主观概念、客观概念和理念,理念就是主客观统一了。它标为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三个环节。那么概念的主观性还是表面的,它是探讨形式逻辑的那样一些概念规律。但是黑格尔探讨形式逻辑呢,跟一般人探讨形式逻辑很不一样,他用辩证逻辑来理解它,来解释它,他用辩证法来解释形式逻辑。所以他在这个主观性里面呢,你可以看到形式逻辑的所有那些划分,那些术语,概念啊,判断啊,推理啊,这种判断啊,那种判断啊,这种推理啊,那种推理啊,在他那里都有,但是他的解释跟一般形式逻辑的解释大不一样,他是用辩证法来解释形式逻辑的,或者说对形式逻辑的那样一套规则他贯注了辩证法的精神内涵。也可以说他改造了形式逻辑,他改变了人们对形式逻辑的理解,这个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功劳。很多人说,黑格尔是反形式逻辑的,辩证逻辑是反形式逻辑的,这都是不了解的缘故。黑格尔哪里是反形式逻辑,他对形式逻辑那些东西都有他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形式逻辑那些东西,按照抽象形式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有按照他的这种辩证法,才能够真正地理解透。所以他把形式逻辑纳人到他的辩证逻辑里面,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主观性,这就是他的概念论的第一个环节。他是纳入进来了,没有反形式逻辑,他深化了形式逻辑。
阅读全文 »

下面讲黑格尔的逻辑学。刚才我讲了黑格尔的《哲学百科全书》,第一部分就是逻辑学。为什么要把逻辑学放在第一部分呢?当然这是他的方法论。首先,把它当作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不像我们以往的方法论,就是先给你介绍一套方法,然后呢,你再把这一套方法用在各种各样的对象身上。我在前面讲了,他的方法论作为逻辑,它是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他这个方法本身就是世界的结构,这个世界的结构是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的一幅蓝图。上帝就是按照我这个逻辑学来创造世界的,你想想这个逻辑学有多伟大,在每一个事物里面都有逻辑学的成分,作为它的本体,都有逻辑上的一个范畴,作为每一件事物背后的本体。因为这些事物就是上帝按照范畴所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对他的逻辑学定位是这样的,为什么放在第一位来讲,其他的都是应用逻辑学,唯有这个逻辑学是本体。是本体当然就是方法,方法是从本体中来的,方法不是外加的,不是外来的加到事物身上的,而是事物本身的规律,事物本身的规律就体现为方法,体现为逻辑。
阅读全文 »

今天我们开始进入到黑格尔的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除了康德哲学以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黑格尔哲学。大家都知道,黑格尔哲学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但同时呢,它又是辩证法。黑格尔是近代辩证法的创始人。所以他的辩证唯心主义这样一个哲学体系,在近代的德国古典哲学里面呢,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这样一条思路发展到了最高点。所以我们把黑格尔的哲学看成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髙峰。康德当然很重要,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奠基者。那么,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以后,经过费希特和谢林,一直发展到黑格尔这里呢,发展到了顶峰。而且后来经过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所以在这方面呢,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当然不仅仅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而且它对现代西方哲学、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都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
阅读全文 »

本书再版没有作什么修改。之所以觉得还有再版的必要,是因为这本书具有某种教材的性质,本来就是给本科生上的“德国古典哲学”课的录音整理,按道理是应该每年重印的。也有不少人来打听我这里还有没有,但我的存书中最早消失的就是这一本,搞得我自己连一本样书都没有了。这次再版,正好补上了这个缺口,也可以给想要大致全面了解一下德国古典哲学这一段的读者提供一个比较通俗的入门书。
阅读全文 »

本书是根据我2007年上半学期给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德国古典哲学”课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整理者是我的好朋友王里先生。由于我的重点是讲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所以关于费希特、谢林和后来的黑格尔学派、费尔巴哈讲得很简略,显得各部分不太平衡。其实这些哲学家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费希特和谢林,本来还应该讲得更详细一些。但由于本人功力所限,以及时间不够,只好带过了。好在本书的宗旨不是严格的德国古典哲学断代史研究,而只是让本科学生大致了解一下这一段哲学史的概貌,启发他们的哲学思考,所以也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了。感谢湖南教育出版社的龙育群先生,多年来他给予我的帮助以及对学术事业的赤诚和热情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