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香港学者胡国亨先生在其近著《独共南山守中国》中,开宗明义便提出:“要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首先要恢复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信心”。然而,读完此书,我却感到对我素来未曾动摇过的“对中国文化的信心”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为我从中读出的似乎是作者对中国文化在当代是否还具有吸收世界文明的能力感到绝望的颓废情绪。但最令人奇怪的是,这种颓废情绪竟是用一种气吞山河的口吻宣布出来的,似乎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就表现在它可以孤芳自赏、不屑于赶上和适应我们这个一日万变的时代上。胡先生以为,当他说整个当代中国文化(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败坏)已完全不行了,只有两千年前的一个孔丘还说过一些值得记取的话时,他是在为中国人在精神上睥睨世界提供一个唯一的立足点。但这种阿Q式的自大,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已显得尤其不合时宜,哪怕它已经“俱分进化”地装备了一套一套的当代西方的理论词句。
阅读全文 »

本文试图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及海德格尔关于它的评论的分析,来说明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源就包含在“哲学”这个概念或这一人类活动的本质矛盾中,因而从古到今,任何一个想要拒斥形而上学的人都不得不拒斥哲学本身;而反过来,任何一个还想进行一种哲学思考的人,包括海德格尔在内,最终也都不得不走上形而上学之途,他对形而上学的拒斥只不过使形而上学又一次提高了自己的层次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形而上学真正是人类哲学思维的摆脱不了的宿命。
阅读全文 »

近年来,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尽管已翻译了不少胡塞尔的著作,也有相当一批介绍和研究文章,但人们仍感到胡塞尔的思想难以把握。本文试图以简明扼要和清晰易懂的方式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线索从总体上作一个引导性的勾画,略去了其思想发展阶段等细节问题
阅读全文 »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个层次探讨了柏拉图哲学体系的内在机制,强调其理念逻各斯和推动它的灵魂努斯之间的交替互动关系,即理念是灵魂的追求目标,灵魂则是推动理念向更高等级超升的动力,正是在此矛盾中,其哲学才得以构成,并被推动着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否定。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