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我对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所写的长篇系列批评文章《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学海》2007年第1期)而引起的讨论十分热闹(参看《学海》2007年第2期陈乔见、丁为祥、龚建平、胡治洪四人的文章,以及我在该杂志第4期上的回应;还有《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上林桂榛的文章及我的回应)。由于这些文章都是一些论战性质的文章,主要是相互辩驳,来不及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入的考察,所以本文想在这方面弥补一下论争的不足,特别在争论的一个焦点即苏格拉底对待“子告父罪”的态度问题方面,提供一些背景知识,以便直接面对事情本身。
阅读全文 »

最近,媒体关于初一学生雷梦佳被同班同学投票“投死”的事件引发了一场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大多是追究少女死亡该谁负责的问题。而我想到的却是,民主这个东西不是谁想实行就可以实行的,它需要一种行为训练,最终是一种道德训练。
阅读全文 »

庄子有一篇寓言,说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儵与忽到中央之帝浑沌处游玩,受到浑沌的款待,于是商量如何报答浑沌。他们见浑沌尚未开窍,就决定帮助他开窍,于是“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待文明发展的一个心结,即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儵忽)固然好,但最理想的还是浑沌未开的状态。
阅读全文 »

过去一个很长时期内,国人一听到哲学二字,就以为是指政治,而那时的政治则和专案组、运动、档案材料、揭发等等联系在一起。现在,这种情况已大大改观。许多高校的哲学系已不再顶着哲学之名,而改成了政教系、政法系、行政管理系等等。然而,这种脱勾马上又带来了另一种尴尬,这就是哲学无用论的盛行。
阅读全文 »

我历来不认为思想与学术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在我看来,学术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思想没有学术也是不可能深入的。当九十年代有人提出思想淡出,学术凸现时,我感到有些吃惊,并且颇不以为然,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些自以为很有思想的学界中人走投无路时的自我欺瞒的说法。
阅读全文 »

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人想要把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完全失去了目标。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甚至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就在把青少年往高考的独木桥上赶;而大学教育则多半成了职业培训,有的连职业培训都不如,只在做培训状,纯粹是为了混文凭。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归结起来最主要的是两点,一点就是服从,即无条件地服从地位比自己高、权力比自己大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班长。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