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三题,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导读

邓老师关于“人生”、“人格”和“人性”的三个主题的思考,初版于2008年,目前已出自第二版。

作者多年来的随笔、评论文章结集,更像是一位哲学家的成长私家相册。“成人的哲学”“人生的功课”“人性的镜子”在三个章节中既收录了作者少年岁月的私人回忆,也有成人之年的著名论战文章;故事之精彩,文笔之犀利,一位哲学家生动而逍遥的形象从书页间跳脱出来。“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他走下哲学晦涩的讲坛,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很难想象,一位哲学家的形象可以和枪联系起来,但在中国的一个复杂年代,务农、务工、武装斗争、“搞哲学”。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可以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从不可思议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剖析人性问题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哲学家是如何从他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中养成的。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书籍封面

人论三题初版封面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人生的功课

一个时代的哲学备忘录——读冯契先生《智慧说三篇·导论》
“成人”的哲学——邓晓芒教授访谈
生命的尴尬和动力
让思想贯穿人生与现实
活,还是不活——评余华的《活着》
我的优雅生活
在哲学的入口处
知青·人生

第二编 人格的建构

“人格”辨义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
[附录]“人格”有道德含义(徐少锦)
论“五四”人格的自我批判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
[附录]在语境中理解概念的含义(陶东风)
要有中国语境的现实感
何谓自由知识分子——答胡胜华先生
[附录]也谈胡适的身份意识(胡胜华)
从《文化偏至论》看鲁迅早期思想的矛盾
作家的根在哪里——从《如焉》的讨论谈起
我的大学

第三编 人性的镜子
中西美学思想的嬗变与美学方法论的革命

论僧肇的“有”、“无”观

从西方生存论看中国古代辩证法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西方哲学史上的实体主义与非实体主义
东西方四种神话的创世说比较
《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序
西方伦理精神探源

电子版下载

统一访问密码: 8046

  • 人论三题-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其他版本